上回在「這些材質碰上了一定染色?衣物材質大揭密(上)」中我們向大家介紹了天然纖維的特性與洗滌方式,這回就讓我們來聊聊人造纖維,開始之前,不妨先讓我們用一個小故事,讓大家了解如今唾手可得的人造纖維是怎麼來的。

人造纖維的歷史

最早的人造纖維可以追朔到19世紀末,發明家是法國的科學家兼工業家──夏多內伯爵,他是最早發明人造絲(也就是現在的嫘縈)的人,這在當時可是一大創舉,然而這時的人造絲仍有極高的易燃性,導致一名穿上這材質的女士被派對上的星火彈上後瞬間慘遭火吻,這件事也在正逢得意的夏多內頭上澆了好大一盆冷水,但人類的科技始終馬不停蹄地在滿足人們的需求;1935年美國人華萊士.卡羅瑟斯發明了更好用更安全的尼龍,同時也是世界上第一種完全人造的纖維,大大地減少了當時棉花的使用,也使得當時出產便宜紡織品的日本受到嚴峻的挑戰,發展至今,人造纖維早已大量運用在我們的生活周遭。

Hilaire_de_Chardonnet_1926

講完了歷史,就讓我們接著進入正題吧!

如天然纖維能細分成植物纖維、動物纖維等,人造纖維也能分為合成纖維、再生纖維以及半合成纖維。而這些纖維通常是將化學物質以物理的方式牽成極細的纖維條而成,但當中還是有以天然成分加工而成的人造纖維(如:嫘縈)。這些纖維通常應用的範圍(也就是可能會被參入的材質)、亦或洗滌方式、辨別的方法,想必才是大家最好奇的,就讓我們看下去。

 

合成纖維

從石油中提取出來,代表性的合成纖維有:聚酯纖維(Polyester)、尼龍(Nylon),以及壓克力(Spandex),本身強度高不容易被破壞,也因此被廣泛運用在各式服飾內,仍有幾個值得注意的材質,例如尼龍衣料不易褪色,但卻容易染色,因此需跟其他深色衣物分開洗滌;而壓克力因質地與羊毛相仿,因此常常會被混在毛衣內,真假難辨。但要辨識其實還是有辦法的,只要取下一絲纖維燃燒後,會發現其耐火性良好,燒過後會產生黑煙並收縮,形成易脆的黑色灰燼。

 

再生纖維

再生纖維中最著名的應該就是嫘縈了。由木漿製成的嫘縈,有著質地脆弱、色牢度差的特點,若局部處理會產生明顯掉色,容易有水痕及變形,同樣是適合乾洗的材質。那如果不方便乾洗的話,至少須以冷水輕輕柔洗,原因無它,就是嫘縈本身的材質強度弱,但也因此具備了輕盈、光滑、涼爽的特點,甚至比棉的觸感更棒更好穿,像台灣這樣高溫潮濕的氣候,穿著嫘縈就非常適合。

1254201_s

剩下的半合成纖維大家比較少遇到,像醋酸纖維就是半合成纖維的一種,被運用在底片、黏著劑,及部份的香菸濾嘴上。而以上提及的這些人造纖維經過人類社會百餘年的進展,早已跟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,對於該如何保養跟洗滌也各有一套規則。那當然,在衣物材料內參雜人工纖維不是不好,某方面來說它可以加強衣物本身的強度,使得衣物製成後可以更耐用,但一定也有成本上的考量(如以壓克力纖維取代羊毛纖維),價格可能就是消費者購買前能參考的線索之一了。

下次購買衣物前,除了價格外也能多比較當中的成份,就能更仔細的評估這件衣物是不是符合自己的需求,洗滌前最好也能了解每件衣物適合的清洗方式,或交給專業店家來處理,免得讓寶貝衣物遭受到不可逆的毀損,就真的得不償失了。